![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此文共6076字]](https://img.hxli.com/upload/3114.jpg)
2018年以来,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专项整治行动见到了实效,一批城市游园新改建工程顺利完成,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协同共治氛围初步形成。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但调研发现,当前我市在精细化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具体如下:
一、主体不清责任不明,管理界限有待进一步梳理
1.部分辖区边界模糊,主体不明确。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管理交叉地带确权不清、人口治安管理和市容、环卫、市政、绿化等管理项目边界划分不一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区、街、社区、各级之间普遍存在实际管理边界及管理责任难以明确界定的现实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一些交界地区、夹花地带、飞地等区域,经常是推诿扯皮、无人管理,市容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亟需进行全面梳理,明晰管理界限,确认责任主体。
2.部分事项政出多门,责任难厘清。数字平台中的待处理事件调查底数不清,管理事项责任归属部门不明确,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置。例如,在垃圾分类事项中,基层普遍存在环卫垃圾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张网”。由于我国未有专门的垃圾资源化管理机构,当前,生活垃圾收集由街道、居委会、物业,清运处理由环卫部门负责;商务部门负责废旧物品回收、再生资源利用;有害垃圾、医疗垃圾由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单独或共同负责,政出多门,行政效率低、责任难厘清,加剧清运回收“两张网”及利用处理“两张皮”。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管理配套有待进一步加强
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形成的短板问题引发城市管理“ ……此处隐藏5323个字……问题漏报情况的督查和抽检,不断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
3.加快实施我市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充分整合现有系统及数据资源,以智能化感知识别和指挥派遣、精细化管理作业和处置服务、标准化数据采集和关联应用为重点,构建无锡市智慧城管体系,推动城市管理从事后处置、被动监管到事前预防、即时管理提升,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重点做好与公安对接,发挥公安“雪亮工程”的优势,借“眼”借力。
六、加强宣传培训,在城市管理社会公治上聚合力
1.加强舆论宣传。依托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网络等媒体和公交站台、地铁、大型户外LED屏等广告载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河道管理等社会治理领域的公益性宣传;充分挖掘先进典型,曝光反面案例,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真正形成人人关心城市管理、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
2.加强政策引导。各板块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通过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途径,开展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主动送政策上门、送知识上门,普及生活垃圾分类、河道治理等相关知识,培育居民低碳意识和环保理念。组织对垃圾分类监管、河容岸貌实施定期整治保洁,督促居民自觉遵守河道管理、垃圾分类相关规定,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营造全民参与的宣传氛围。同时,严格执行政策,坚决禁止因政策执行不到位而挫伤百姓环保积极性的情况。
3.创新工作方法。借鉴上海经验,在居民小区开展信用分兑换活动,只要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参与河道监管或参与其他城市管理志愿者服务就能获得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一定价值实物,从而引导居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积极尝试信用惩戒手段,充分发挥社区、商户的作用,走出一条“信用约束、社会共治”的新路子。